首页
关于我们
品牌产品
新闻中心
科研中心
联系我们
搜索您想要的
首页
关于我们
品牌产品
新闻中心
科研中心
联系我们
《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发布时间:2024-03-06
|
发布者:Admin
|
浏览:0

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大量存在且同时有精神心理问题,由于传统的单纯医学模式常忽视精神心理因素,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成为目前心血管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面对的又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实现心血管和精神心理的“双心”康复,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颁布。本文就该版专家共识的要点内容加以介绍,供大家参考。

PS该共识中的精神心理障碍包括心境恶劣、轻中度焦虑和(或)抑郁(定义为超出患者所能承受或自我调节能力,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其严重程度尚未达到或符合精神疾病的具体诊断标准)、惊恐发作和谵妄。

中国版“双心”共识


为了加强心血管科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常识性教育,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指出,心血管科医生可采用“三问法”或“二问法”初步筛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患者:



三  问  法


(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

(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3) 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器质性心血管病的原因。

(3个问题中如果有2个回答是,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80%左右。)



在问诊时,可注意四要素


(1)是否存在有躯体症状反复就诊,而没有很好的解释;

(2)询问一般生活中的普通症状,如食欲、进食、二便、睡眠问题等,也有提示情绪问题的意义;

(3)适当问及情绪困扰,如遇事紧张或难以平复、兴趣活动缩窄等;

(4)识别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包括出冷汗、四肢乏力、面色苍白、肢体颤抖、恶心、便意或尿急等。



中医治疗“双心”


此外,《共识》着重介绍了中医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为心血管科患者制定心理处方,将"双心医学"做为"心脏整体防治体系"的组成部分,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

现代医学的心理精神疾病属于中医学的“郁证 ”“不寐 ”“百合病 ”“脏躁 ”“癫狂 ”等范畴 。早在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阐述了“心主血脉 ”与“心主神明 ”的双心理论 。 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说明情绪活动与机体各种功能密切相关 。心肝失调是情志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病理因素多为痰 、瘀 、 郁,治则以理气、活血、养心神为大法。

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充分渗透了对心理因素的审察内容 。望神察色听音问情辨脉 ,综合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纳入辨证。《素问 ·疏五过论》曰:“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 。暴乐暴苦 ,始乐后苦 ,皆伤精气 ,精气竭绝 ,形体毁沮”。 因此 ,自古至今的中医问诊模式,都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禀赋性情、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就医态度等诸多因素,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显示,某些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可有效改善心肌代谢水平,增加心肌供血,调节P物质、NO、内皮素(ET)- 1 基因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改善微循环,多靶点作用于致病机制和通路 。具体用药根据临床的辨病及辨证分型,病证结合,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 

“双心”综合服务模式落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单纯生物医学模式易忽视精神心理因素,若不落实非精神心理临床科室的心身医学模式——“双心(心脏心理)”医学服务,以胸部或腹部不适为躯体表现的焦虑、抑郁患者长期在心内科、消化科或其他科室频繁就医,仍走不出困境。

胡大一教授曾言,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无论在什么级别的医院和专科行医,都要把精神心理常识作为不可或缺的终身学习内容,并将之用于医疗实践。如果一名医生,连基本的精神心理常识都不懂,他很难理解患者的疾苦、尊重患者的感受,并得到患者的信任。

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临床处理跨度大,从普通人的患病反应,到患病行为异常及适应障碍等,很难用一个模式应对所有情况,因此亟需加强双心培训。倡导(1)对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全员的精神心理常识教育与培训;(2)在心内科培养既懂心血管病专业知识,又经过专业精神心理进修学习的“双心医生”。他们能在心内科解决大多数轻中度的常见心理问题;(3)与精神心理专业医疗机构医生形成联络会诊与转诊合作制度。

为实现健康中国梦,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必须充分重视精神心理问题的科普和对非精神心理专科医生的精神心理学教育,推动双心综合服务模式落地。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中华内科杂志.2020;59:764-771

[3] 胡大一.充分重视精神心理问题的医生教育和科普——让“双心医学”服务模式落地[J].中国全科医学,2019.[Epub ahead of print].[www.chinagp.net]

[4] 胡大一提倡的“双心医学” 为何临床遇瓶颈.健康界.[2016-10-24].


图片

声明: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文字综合来源《国际循环》,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非以盈利为目的,图片、音视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400-688-1660),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图|原创/包图网企业会员

文|自编/网络(侵删)

爱普愈医药

扫描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欢迎关注及转发


上一篇:皱纹、耳朵折痕就能看出心脏病,是真的吗?
下一篇:爱普愈医药日健通事业部2024年全国省区营销工作部署大会,圆满结束!
售前咨询热线:
4006881660
电子邮箱:
apouyure@163.com
查看定位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 深圳爱普愈 COPYRIGHT MADIEER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137196号